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让英才在中原落地生根 ——中国·河南招才引(2)

来源:河南建材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1-19 11:5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更令人欣慰的是,王彦明来到河南当起了“媒婆”,广泛感召自己的朋友来河南。挂在他嘴边的“广告词”是河南人口基数大,发展有活力,创业机会多。

更令人欣慰的是,王彦明来到河南当起了“媒婆”,广泛感召自己的朋友来河南。挂在他嘴边的“广告词”是河南人口基数大,发展有活力,创业机会多。在他的感召下,去年美国科学院周芷院士,美国终身教授王恒彬、白文龙和许志祥前后踏上了中原沃土,并将在河南播撒智慧,贡献力量。

把河南当做第二故乡——河南大学教授皮尔·穆罕默德

“在中国河南工作充满挑战,但是我相信未来一定丰富多彩。”肤色略黑、汉语有点磕巴,来自巴基斯坦的学者皮尔·穆罕默德教授,与众多来豫人才一样,被河南吸引,热爱河南,准备扎根河南。

毕业于南京大学的皮尔·穆罕默德博士在求学生涯中,始终有个情结,到一个可以开展高质量科学研究的地方,扎根科研,服务人类。“横向比较,中国有很多科学研究位居全球先进水平,中国对科技、人才的重视大家有目共睹。”皮尔·穆罕默德说,活力、开放的中国吸引着他留下来。河南人民的友善,河南省的出彩,让皮尔·穆罕默德下定决心扎根中原。

去年10月,在“中国·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”召开之际,皮尔·穆罕默德与河南大学取得联系,他获得了国际博士后交流基金资助(人才引进计划),来到了河南大学国际生物医学创新联合中心,开始致力于他最擅长的广谱抗菌研究工作。

皮尔·穆罕默德在河南工作一年来,用体验很美好、收获很丰厚、生活很舒心几句话表达了他当前的状态。

对于未来,皮尔·穆罕默德有自己的规划与打算。用好河南大学优质的科研资源,致力疾病诊疗领域研究能有新突破。在他看来,河南交通发达,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十分便利。他今后将当好民间“使者”,把河南的优势、把中原的诚意广泛宣传给巴基斯坦的朋友,让更多优秀人才来豫工作,和他一样,把这里当做第二故乡。

放弃“北上广”毅然回家乡——郑州大学副教授闫丹

毕业于欧洲名校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闫丹博士,去年通过“首届中国·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”顺利完成入编手续,成为郑州大学能源-环境-经济研究中心的一名教师,开启了她用科研、教学回报家乡的不凡之旅。

“每一个人回到家乡,都有一段故事。”闫丹坦言她也不例外。2017年12月刚毕业时,闫丹一直盯着北上广深一些知名大学和研究所,其中有两所大学的招聘工作都已经进入最后的程序。但在2018年10月,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回到郑州,参加了“招才引智大会”,看到了河南转型发展的成效,感受到了家乡招贤纳士的决心。闫丹说:“怀抱着建设家乡的情怀,我在大会现场,做出了回家乡的决定。”

再回头看当时的选择,闫丹很自豪地说:“没有选错!”

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,郑州大学的“双一流”建设,为闫丹提供了优越的工作条件,可以让她心无旁骛地做科研。一年来,闫丹先后被学校评为拔尖博士、直聘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。而闫丹也给学校带来了更多的学术交流资源。今年,在她的撮合下,郑州大学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,展开了学术交流。

在闫丹看来,去年的“招才引智大会”不仅仅是一场盛会,更是一个广聚英才的平台,她期待“招才引智大会”能够多多“走出去”。她说,在荷兰读书期间,经常会遇到国内一些单位在当地开办招聘专场,她希望今后“招才引智大会”牵头,带领各单位组团去招揽人才。她将会做好“使者”吸引更多人才来豫干事创业。

扎根于中原回馈于河南——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师王俊芳

去年6月份,就读于兰州大学基础数学专业的博士生王俊芳通过互联网得知“中国·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”即将召开,家乡正敞开胸怀欢迎人才回归。富有家乡情结的她,一直以来有个朴素的梦想,学成以后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。

“作为一个河南人,这些年,我目睹了河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干事创业机会越来越多。”王俊芳说,一毕业就返回家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。去年10月份,王俊芳通过“招才引智大会”的人才“绿色通道”享受了落户、社保手续等一条龙服务后,成为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一名教师。

回来工作这一年,王俊芳感触良多,温暖、顺心成了她生活中的关键词。“学校审批专项资金,支持我们‘走出去’做访问学者,开阔视野,也鼓励我们积极参加学术交流,了解前沿声音。”王俊芳骄傲地说。

文章来源:《河南建材》 网址: http://www.hnjczz.cn/qikandaodu/2021/0119/628.html



上一篇:人才争夺背景下的河南人力资源对策研究
下一篇:第二届中国·河南招才引智创新 发展大会动员会

河南建材投稿 | 河南建材编辑部| 河南建材版面费 | 河南建材论文发表 | 河南建材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河南建材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